美术专业解读之【视觉传达设计】
最早并没有“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专业,而被称之为“装潢设计”,之后又从“装潢设计”中衍生了“平面设计”。 直至2012年,在教育部公布新版专业目录中,首次出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电脑软件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设计作品的目的。其主要功能是起到传播和推广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业经常被称为平面设计,它涉及到的领域有很多,例如:报纸、杂志上的各种平面广告、道路两侧的广告牌、灯箱等都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何洁认为:21 世纪以来,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使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静态的媒体时代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世纪的需求。视觉设计也渐渐超越了其原先的范畴,走向愈来愈广阔的领域。
传统的平面设计主要涉及 2D 平面设计、书籍装帧、企业形象 VI、海报设计、包装设计等等,但目前已经逐渐向交互界面、网站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广告设计、视频媒体等方向发展,有现代化、多元化、多媒体的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就更加的多元化、多媒体,有较多的视频处理和广告设计以及拍摄的内容。简单来说,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它是 “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视觉传达一般归纳为:“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如何” 四个程序。
视觉传达设计,以设计解决目光所及之物的问题。它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多维的,更可以是综合了各种感官的,强调人与设计的交流和互动性。
在设计学中,其内容主要包括:广告设计、印刷设计、logo设计、网页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数码影像设计等。
设计课程:素描、色彩、同案、三大构成技法、字体设计、专业设计、艺术设计理论现代广告设计概论、POP广告手绘技法、广告创意与设计、广告图形创意、平面广告形象设计、摄影、插画设计、现代设计史、书籍装帧设计、系列招帖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印刷工艺等。
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表现新的视觉传达与造型手法,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色彩的相互作用,也是新色彩效果的再创造过程。它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过对平面中抽象的点、线、面,按照一定的形式与法则的排列与重组,使学生掌握一种全新的造型设计的理念,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训练排列造型能力,从而开发出审美创造力,提高设计思维与设计多样的技法。
涉及对字体、字号、缩进、行间距、字符间距进行设计、安排等方法来进行排版的一种工艺。
其主要商业用途是刺激引导消费、美化商场、活跃购买气氛的效果。
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
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分布于各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区、机场、码头、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在国外被称为“瞬间”的街头艺术。
从包装的保护性、方便性、复用性等基本功能和生产实际条件出发,依据科学原理对包装的外部和内部结构进行具体考虑而得的设计。
是一个企业视觉设计系统。Vi具有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等功能。
指使用标识语言,通过一系列设计、建模、和执行的过程将电子格式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最终以图形用户界面的形式被用户所浏览。简单来说,网页设计的目的就是产生网站。
在上这些课程时又会用到哪些软件呢?别着急,这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主要的几个设计软件。
Adobe Photoshop,简称“PS”,Photoshop主要处理以像素所构成的数字图像。使用其众多的编修与绘图工具,可以有效地进行图片编辑工作。ps有很多功能,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等各方面都有涉及。
Adobe illustrator,常被称为“AI”,是一种应用于出版、多媒体和在线图像的工业标准矢量插画的软件。
CorelDRAW Graphics Suite是加拿大Corel公司的平面设计软件,这个图形工具给设计师提供了矢量动画、页面设计、网站制作、位图编辑和网页动画等多种功能。
Adobe InDesign是Adobe公司的一个 桌面出版 (DTP) 的应用程序,主要用于各种印刷品的排版编辑。
Adobe After Effects简称“AE”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图形视频处理软件,适用于从事设计和视频特技的机构。
Pr是 Premiere的简称,由Adobe公司开发是一款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
Dw是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代码编辑器。会基础操作即可,属于设计里辅助功能工具。
关于视传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人采访了三位来自视传专业的同学,一位是来自鲁迅美术学院,一位来自杭师大美院,还有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来听听他们对于视传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
1、相比于其他的设计类专业,视传专业的门槛相对会比较低一些,从业人员素质差距比较大,厉害的设计师,一个月两三万,刚转行过来的设计师,一个月三四千的也有。
2、我本科的同学有做设计师的,有自己开培训机构的,还有一些转行去做其他领域的,研究生的同学,主要是去学校里当老师。
3、我自己是在杭州做设计师,做这行是相对比较辛苦的,熬夜脱发肥胖,当然每一行都不容易的。杭州这边视传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起薪在6000元左右。
1)不要眼高手低,不要等到毕业 PS 和 AI 都用不好。
2)商业设计和小众设计,各有各的使用场景,没有高低之分,搞鄙视链是最无聊的。
3)多学多看,动起手,迈开腿,有机会多去大城市看看展,洗洗眼睛。
4)在大学里,能多学一点就多学一点,我一个同学在大学的时候就自学了C4D和AE,毕业就进了阿里。
1、我是因为自身也比较喜欢海报、插画的这种平面视觉设计,也对CI,VI,IP非常感兴趣,所以就填报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2、鲁美的视觉传达设计分为平面与三维,这两类又下设了六个工作室,分别是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工作室、展示陈列工作室、包装与CI设计工作室、手绘表现与展示空间设计工作室、产品与会展设计工作室、家居与环境设计工作室、视觉编辑设计工作室。
3、这个专业来说的话就业前景不错,学到的知识也很多。
1、清美视传从建系初到现在发展时间比较长,历史悠久,是一个综合性比较高的专业。
2、我觉得视传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素质可以使得他们进入社会或者是要从事与其他设计领域的行业的东西,或者是甚至不从事于设计领域行业。就比如抖音当时就是视传系一个学生参与做的,大鱼海棠也是。
A:视传专业要求学生综合能力强,然后情商比较高,比较聪明,手头功夫比较好,然后学习能力比较强,总之就是挺强的那种人。他挺考验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尤其是清华视传。
A:视觉传达中的传达,本身是一种信息与信息的交流,它可以提高艺术批评的思维,写论文的能力,然后还有做 pre 的能力。然后,还有综合判断能力与老师同学的沟通能力。以及另一点,也是中央工艺美院一直遵循的对于提高人民衣食住行的社会责任感。
1、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彩色印刷、家装公司、企业策划设计公司等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计、装饰设计、效果图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工作;
2、在出版机构、报社、杂志社、网站等媒体、相关设计类企业的设计部门从事美术编辑、摄影、刊物设计、装帧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网站形象设计、网页制作、Flash设计等工作;
3、在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媒体与传播类公司,从事影视制作、栏目包装、企业形象宣传片、产品专题片、视频拍摄、影视编辑等工作;
4、在相关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从事设计、设计管理、艺术教学等工作。
总之视觉传达涉猎生活中各个方面,目之所见,皆为视觉。就业轻松无压力。
中国本科专业开设高校数排行榜,开设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的高校约570所,位列全国第三,绝对是最热门的美术类本科专业。
所有专业考生文化课成绩总分将进行统一折算,并按折算后的文化课相对成绩文理统一划线录取(考生相对成绩=考生文化课成绩总分÷考生所在省本科(文/理)一批线 ×100),艺术设计类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专业复试考试分数合格,且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我校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后,以专业复试成绩 和高考文化课成绩折算综合分,按综合分排名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综合分折算公式:综合分 = 专业成绩总分÷专业成绩满分×60 +高考文化课成绩总分÷高考文化课满分×40。
美术学类、设计学类、雕塑及书法类专业综合分计算公式:(文化总分÷文化满分×40)+(专业总分÷300×60)(按高考文化课成绩满分750分计算,满分不是750分的折算成750分)
设计类录取线:66.827(省内)67.613(省外)
专业考试合格,文化课成绩总分达到我校划定的分数线,按综合分排名,择优录取(单科成绩不作要求)。
综合分计算方法:高考文化成绩÷高考文化满分×30+专业成绩÷300×70。
文化课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后,各大类按综合分进行排队从高到低依次录取,额满为止综合分计算办法具体为:考生专业成绩总分÷专业满分×50+考生文化总分÷文化满分×50。
专业成绩总分相同录取文化总分高的考生, 文化总分相同录取语文成绩高的考生,各大类计划额满为止。
设计类折算分计算方式:(高考文化成绩×40%+校考专业成绩×60%)×2。
校考专业成绩和文化 成绩达到我校规定的录取最低控制线,根据考生 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综合分计算方法:文化总分÷文化满分×30+专业总分÷专业满分×70 。
专业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线且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艺术类专业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照综合分 (综合分=美术类统考成绩×750÷生源所在省份美 术统考满分×60%+文化成绩×40%)以“成绩优 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依次排序录取。
语文、外语单科成绩达到我院规定的最低分数线,按照综合成绩(文理科统一划线)从高到低顺序录取。
综合成绩=专业课成绩÷专业入围线*100+文化课成绩÷所在省本科(文/理)一批线*100。
按照综合分(综合分=文化折算比值+专业折算比值)。文化折算比值=考生文化考试成绩÷生源省份普通类一本线;专业折算比值=考生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总分÷该专业合格分数线,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按专业排名择优录取。
合成分(高考文化成绩折算分=高考原始文化成绩÷本省市普通类一本线×750 )=专业总成绩+高考文化成绩折算分。
高考文化课成绩自主划线:考生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普通类本科第一批次分数线的 80%。
考生文化考试总成绩在达到生源省份艺术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且外语科目成绩不得低于60 分(150 分制)的基础上,按照考生高考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全国招生专业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综合成绩=统考考试总成绩÷统考本科合格分数线*100+文化考试总成绩÷本科(文/理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100。
专业课省统考成绩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艺术类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外语成绩不低于80分,结合本人志愿,按照专业课统考成绩从高到低,专业课同分时比较高考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
根据综合分录取,录取时不分文理,根据考生高考志愿,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确定专业。
综合分=(专业省统考成绩/专业省统考满分的70%)*100+(文化课成绩/生源地本科(文/理)一批控制分数线)*100。
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艺术类本科分数线,专业课统考成绩合格,按照专业课统考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者,文化课成绩高者优先)。
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艺术类本科分数线,专业课统考成绩合格,按照专业课统考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外语不低于60分,专业课成绩相同者,文化课成绩高者优先)。
文化课成绩达到各省、市、自治区美术及设计学类本科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
以综合分排名录取(综合分=高考文化课成绩+省统考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不含政策加分);综合分相同,优先录取专业省统考成绩高的考生。
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艺术类本科分数线,专业课统考成绩合格,按照专业课统考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艺术类本科分数线,专业课统考成绩合格,按照专业课统考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者,文化课成绩高者优先)。
文化分达考生所属省普通类本二文科或理科省控线70%(含)以上的考生,按照考生的校考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综合分=考生文化高考成绩÷考生所属省普通类本二文科或理科省控线×专业满分+专业分。
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艺术类本科分数线,专业课统考成绩合格,按照专业课统考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按校考专业成绩×60%+文化成绩×40%的综合分排序录取。
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艺术类本科分数线,专业课统考成绩合格,按照专业课统考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者,文化课成绩高者优先)。
综合分(满分750分)=(专业总成绩折百分制×50%+高考文化总成绩折百分制×50%)×7.5。
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艺术类本科分数线,专业课统考成绩合格,按照专业课统考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录取时,联考成绩合格后,文化课成绩达到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后,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
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艺术类本科分数线,专业课统考成绩合格,按照专业课统考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艺术类本科分数线,专业课统考成绩合格,按照专业课统考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者,文化课成绩高者优先)。
综合分=专业成绩×系数×50%+文化课成绩×50%;系数=高考文化课满分/我校专业考试满分。
(高考文化课满分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考试院规定高考满分为准)。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印刷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等。
“弃土遍路”是一款作者自主开放的(mobieus)插图风格的独立游戏。通过非真实渲染技术描绘了一个科技高度进步后崩溃的废土世界,以第三人称解谜为主要玩法,从情节、建模、动态、渲染到声音生成等方面探索了游戏设计的方法。
本作品搭建虚构的“旧闻档案”,用书籍的方式,将曾经发生过的高热度舆论事件重现在人们的视角中,以此引发人们对互联网背景下记忆与大量信息之间关系的思考。
“Tasty娘惹糕”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着重于娘惹图案再创作及应用。设计基于图案原型和色彩搭配风格,用扁平化的表现风格对娘惹图案进行重新创作,并在其中加入了有代表性的马来西亚动植物元素。尝试通过新娘惹图案的设计应用呈现具有东南亚特色的娘惹糕点品牌视觉形象。内容主要包括品牌形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及其他应用设计。

随着资源的枯竭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工业开始走向衰落,作品基于工业遗迹空间“巨大、粗糙、晦暗、危险、力量”的审美特性进行游戏视觉设计的探索,并将承载了一代人光荣和记忆的生活元素融入其中。
觉知是一种身与心的同频共振,如果我们习惯了身心分离的生活状态,身体就可能成为工具,我们的生命就也会被自己活成工具。作品让身体动作在绘画与录像的互文中自相隐喻,尝试着触发人对身体当下经历的觉知,祝福人们去拥抱更完整的生命状态。
马来西亚华人间有一种独特的语码转换现象,又称“语言马赛克现象”,指主体语言的词汇或词组夹杂着少许客体语言的词汇或者词组,进而形成一种多语并用、混成一体的特殊口语,其中包括英语、马来语、华语、客家话以及福建话等。作品通过设置脚本实现一个半开放式情景剧的演绎。

作品“莉莉和她的朋友”以一个抑郁的小女孩“莉莉”和他身边的“朋友”为主题,通过莉莉这个IP形象的设计展现了抑郁症患者独特的内心世界,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种种纠结和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增进对这类人群的理解。

本次毕设以东北工业现状为背景,从多年来和工厂、工人的接触中寻找其特质,将历时一年收集到的采访、影像资料作为素材,进行书籍设计的尝试,意在展现对工厂环境的消极、悲壮、承受时代之痛等刻板印象的反思。
绘制和科普清华风物背后三百年间的重要历史及人物,整合文本、图像、声音、影像、动效等元素形成多元化视听形态,发展出更有深度的清华园体验,并对交互沉浸式阅读方式进行探索。
作品运用书籍设计语言,围绕劳资话题,探索网络“娱乐文本”与马克思“经典文本”之间不同的视觉样态。在二者关联中反思当下信息视觉传达呈现的碎片化、娱乐化现象;在对比中批评、启迪,呼吁公共理性的回归!

本交互视频包含摄像头采集现场事实影像与预设的动画视频,两部分内容嵌合,意在模拟人处于监控摄像头下被观察的情景,为观者带来参与感,同时叙述当前人们的行为被作为数据收集,且行为和视野被“监测技术”驱使、限制的现状。
以刘宇昆的短篇小说《狩猎愉快》为故事脚本,对其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并进行插画创作,表现中国传统神话与西方科幻小说结合的“丝绸朋克”风格,探寻传统绘画中的质感表达。



探究“红色经典”延安时期的插图以及书籍整体设计。贴合当下时代气质,弘扬经典红色家风。从插图设计、表现技法、角色造型、书籍整体设计出发,涵盖文本编辑、编排及书籍装帧设计和衍生品设计。
“果汁农场”是一个专卖果汁的品牌。设计通过彩虹色彩赋予水果以丰富的个性,以幽默的画风塑造了充满新鲜感和生动感的品牌视觉形象,充分展现了“果汁农场”品牌的魅力。



基于现成品包装再设计,以城市白领群体肥胖的成因为逻辑线索,借用现实生活中的视觉现成品,虚构便利店品牌及产品,用隐喻手法对城市白领群体肥胖现象进行视觉演绎。试激发观众对城市白领群体肥胖现象的反思、讨论。
这组插画描绘了从春季到冬季,微小的精灵与奇异生物们生活的诗篇,生气勃勃的可爱角色与变幻的色调合奏成一曲和谐的自然乐章,这是标题中“组曲”的真意。希望观者能短暂沉浸在这片幻想空间,获得一丝愉悦和慰藉。
作品釆用了传统的手绘逐帧2D动画和经典横版卷轴游戏形式,内容表现了一个疾病缠身的小女孩,跋涉在废墟般的梦境中,以自我的坚韧和勇敢与侵蚀她的病毒进行战斗的故事
在此视频中,我希望将当代人身体共处一室,心灵却通过手机远在别处的情形,通过可移动变幻的聚会场所及手机内容的视觉化来呈现,使观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孤立感,从而更加重视当下的情感交流及生活体验。
《 外卖员公益品牌“冲吧小哥”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
作品以外卖员服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表达作者对当下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思。通过虚影标志、暗酷色调等视觉语言强化潮流时尚感,试图打破社会对外卖行业形成的刻板印象。
《昆虫记》在对昆虫的生活方式的记录与解读中,也融入了法布尔对于人类社会状态的思考。我通过对《昆虫记》中的昆虫进行归纳,把生活中的不同人群画作各种昆虫,以此描绘一些生活场景。
作品《游踪》是根据郭璞游仙诗·其六改编的绘本。通过表现主人公因理想和现实不可调和而陷入悲剧,尝试认识这种痛苦,理解它的产生和难以消解的无奈,引发我们进行对人、生存和生命的深远思考。
《 流动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 》
《流动的盛宴》是一则动物保护主题的平面动画,以去人类中心的视角,展现动物们从自由自在生活到成为一盘“盛宴”的过程。通过对人类介入前后,动物们迥然不同的生存状态的比较,探讨环境破坏、动物虐杀等问题,启发人们对于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思考。

《 失控的边缘 The Edge of Chaos 》
本作品结合了动捕技术和分形算法,让无序的、不可控的的曼德勃罗集图形与可控的真实人物的舞蹈的进行互动,产生舞者与抽象图形间若即若离的游离感,从而体现游走在失控、混沌的边缘的感受。
因为从小经常在家人工作的病院走动,总想着能为里面的病人做些什么。精神疾病患者这一名号就像无形的墙把外界与内部隔开,他们的声音和生活大部分时候就像不曾存在。我以旁观者的身份接触并记录几位病人的文字与画作,试图通过自己的感受与创作让人看见这些平实而炽热的声音。
童话里的角色给我们儿时的睡前时光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但随着我们现实经验的积累与时间的冲刷,很多童话角色都在我们的脑海中慢慢被遗忘。笔者想通过投影与插画,让虚拟与现实产生对比,让人们想起儿时故事中那些童话角色,再一次唤醒那些沉睡在记忆中的角色。希望借此来致敬儿时入睡前夕陪伴我们的他们。
《 病源物语(The Chost of Disease)》
《病源物语》插图以当今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亚健康问题为出发点,绘制出一系列相关妖怪形象。旨在通过将亚健康状态具象化的形式,使人们提高对于亚健康问题的重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