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目:专业基础
题目:我的导览手册
一、背景
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展览,展出时间为2023年1月17日——5月7日,展览展出了自欧洲文艺复兴到后印象派四百年艺术史名作。
二、内容
请根据你所学习的《美术鉴赏》教材,选取8件欧洲艺术史中的名家名作,以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展览“从波提切利到梵高”为题,重新策划展览,并编写、设计观众导览手册。
三、要求
1. 用四开考试纸设计一个导览手册折页,开本和折法自定。
2. 导览手册上应有如下信息:
A.展览信息
B.导览前言,约400字
C.8件导览作品内容,包括每件作品的小构图、尽可能的作品信息(含作品名、作者、国别、创作年代、收藏地等),每件作品附100字作品说明
D.你认为导览手册上其他需要观众了解的信息
3.只能在试卷考生信息二维码面进行作答,反面有任何内容视为废卷。
4.考试结束后须展开卷面进行试卷展示并拍照交卷。
科目:综合素质考核
题目:我是导览员
要求:
根据你在“专业基础”考试中完成的展览策划和导览手册,向观众介绍这个展览。
科目:造型基础
题目:静物非静物
以水果、花卉、手机、玩具、桌子、椅子为内容,自由组合一个富有情调的画面。
要求:
1. 以色彩表现。
2.与基础静物写生有所不同,在此强调了主观性的画面布局、空间构成以及色彩关系。
3.画面至少体现出以上提示内容中的3种类别。
科目:设计基础
题目:诗意的建构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构件。通过多根木料之间的榫卯、穿插、叠合,实现了层层出挑的飞檐,使建筑物显得更加优美、壮观。斗拱这一独特的构件,体现了结构力学与建筑美学的完美结合。
美国著名学者弗兰姆普敦认为,建构与结构、材料、技艺相关联,除了通常的结构作用之外,建构还能呈现一种结构的诗意,“这里所指的不是对结构的机械性能的展现,而是一种潜在的对结构的诗意呈现……一种制作和揭示的行为。”
要求:
请认真阅读以上两段话,分析其重点,结合个人的理解,用若干根方木棍相互搭建一个能体现“榫卯、穿插、叠合”特征的立体构筑物,并用不超过50字来描述“诗意的建构”。构筑物以透视图表现,表现形式为素描。
1.方木棍长度无要求,为抽象几何立体造型,材质应有适当表现。
2.构筑物中要有比例人作为尺度参考,考虑人在构筑物中的行为体验。
3.背景留白,不得出现要求以外的物品。
科目:综合设计
题目:时间方向
要求:
1.根据提供的资料内容,以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思考视角,理解时间方向的意义,并将此理解以视觉化表达。
2.表达方式可多样化,既可以将概念抽象凝练进行造型表达,亦可将概念扩展推演进行再设计。
3.表现方法不限,自主进行构图和版式安排,不需文字阐述。
1、艺术设计
科目:造型基础
试题:《假象》四选一
四假象说由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显然,人们之所以只能看到事物的假象,不仅仅是由于受错误观念的作用和影响,更主要的还在于这种错误观念的产生是同认知主体的幻觉相关联的。
培根把这些虚幻的成分分为四种,即:“种族”、“洞穴”、“市场”和“剧场”,并从而形成了这样四种假象,即:“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
时间及工具:3小时,用铅笔(含彩色铅笔)、炭笔、蜡笔、马克笔、水粉、水彩、丙烯
科目:设计基础
试题:《剧烈加速度》
我们当下时代飞速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不亚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chatgpt和ai绘画,我们的未来会变得更快,更敏捷,也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变局,慎重判断这个时代的变局和方向,但是有一点毫无意义,未来已来。
要求:
1.仔细阅读考题内容,围绕”剧烈加速度”展开设计,并体现对未来设计的想象与思辨。
2.绘画表现语言、技法、风格及工具媒介不限。
3.在卷面上作出200字以内的文字阐释。
时间及工具:3小时,用铅笔(含彩色铅笔)、炭笔、蜡笔、马克笔、水粉、水彩、丙烯
2、城市艺术设计学
科目:设计基础
试题:《生活与设计》杂志封面设计

科目:命题设计
试题:《设计未来》

实验与科技、文物保护与修复
科目:综合绘画
题目:春煦
癸卯之春,万物萌生,到了放飞的日子。冬去春来,春天是自然界四季变换的新生季节,唯有一代代人的记忆与感受不同。
从疫情走出,我们又重新走进新生活,日子有驻足,有目标,有希望,也有春光下的承诺。
春风和煦,静沐暖阳……
是,我们在春天了,没错!
要求:
1.人物与环境刻画,表现方法及构图方式不限。
2.人物组合不少于三人,人物姿态完整。
3.画面力求生动、丰富、完整。
4.考生可根据报考专业进行表达。
1、实验与科技
科目:命题创作
试题:《2093年的某月某日》
科目:人文素养与思维能力
试题:暂未收集到
2、文物保护与修复
科目:绘画基础
试题:敦煌57窟文殊菩萨临摹

试题:
一、简述泼墨仙人图作者生平以及艺术特点(不少于200字)
二、达利 记忆的永恒简述作者生平以及艺术特点(不少于200字)
三、简述抽象表现主义(不少于200字)
四、简述书画同源(不少于200字)
五、论述题请举例介绍中外修复机构(至少三个)并说明中外修复理念的共同与不同之处(不少于800字)
3、中国画
科目:素描
考题:女青年线性半身像
科目:专业写生
考题:水墨女青年全身像
4、造型艺术
科目:素描(3小时,限用黑色铅笔、炭笔、炭条、碳精、橡皮)
试题:石膏胸像

试题:女青年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