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普通高考学生还是美术类艺术考生,他们都有着名校情结,所有的学生都想考进最好的学校。我们都知道中国八大美术学院,这八大美术学院无疑是最好的美术学校。那么在我国北京美术大学都有哪些学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北京的美术大学排名情况吧!
北京美术大学排名:
从上述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北京还是有不少美术学校的,有些是专业的美术学校,有些是重点学校开设了美术专业。当然,以上排名是不分前后的,所以下面小编就根据网络的排名为大家分别介绍以下这些学校,详情如下,仅供参考:
1、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建于1918年,是由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高等美术学校,更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和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壁画系、造型学科基础部、 实验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修复学院十四个专业院系, 并设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艺术氛围浓烈,自创办至今一直致力于建设造型、设计、建筑、人文等学科群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 在构建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以鲜明的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成果, 赢得了国际美术教育界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美术院校, 并在国际一流的美术院校中享有重要地位。
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清华大学二级学院,是中国国内较具影响力的艺术与设计类学院,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所高等设计艺术院校,汇集了当时全国最优秀的美术教育家、民族民间艺术研究者和海外留学归来的艺术家、设计家。
学院有11个教学单位,设有25个本科专业方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设计艺术),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设计学、美术学、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190人,综合实力较强。
学院积极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具备“德厚艺精博学求新”特点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切实开展服务国家和世界的研究。学院不断探索综合学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的特色与途径,已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与模式。学院坚持举办一系列展现实践教学成果的国际作品展,打造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实验教学不断发展。学院将继续保持和发扬传统,继续加强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争取早日建设成为世界艺术教育重镇,为中国艺术更加开放地走向世界、为人类艺术传承创新做出贡献。
3、 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于1964年,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而建立,素有“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中国音乐的殿堂”的美誉。学校以国学为根基,独具中国音乐教育和研究特色,培养从事中国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音乐学府,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秘书处学校、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据了解,学校开设11个教学单位,开设3个招生专业、15个专业方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学校名师荟萃,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各学科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建校以来,学校凝聚和培养了众多在业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音乐名师和人才,向海内外输送各专业优秀毕业生近万名。凭借多年的努力和提升,引领世界音乐教育的前进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
4、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家确定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所在地,是世界著名艺术院校。
中央戏剧学院有2个校区(东城校区、昌平校区),下辖13个教学系,开办7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中国唯一的表演专业领域国家级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水平一流。多年来,学校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秉承“求真、创造、至美”的校训,致力于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戏剧影视艺术精英人才。
5、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于1949年成立,2000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是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学校下设有九个教学系(院)、中心,学校有在校本科生共设3个本科专业,含52个专业方向,2017年有49个专业方向在招生。
中央音乐学院是国内外音乐人才向往的地方,七十余年来,学校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和教学管理队伍,培养了数万名优秀音乐人才及数百名外国留学生,其中大多数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表演艺术家、文化艺术机构的领导人和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