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里有料
高考不愁

山东大学学科评估最新:山大第五轮abc类学科评估结果排名一览

最近网传有山东大学的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以下为小编整理的山东大学最新学科评估结果,可供大家参考。

山东大学学科评估最新:山大第五轮abc类学科评估结果排名一览

山东大学学科评估结果【第五轮】(仅供参考)

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山东大学评估结果为:大概拥有了1个A+学科、4个A学科、14个A-学科,一共19个A类学科。其中A+学科是数学,而A学科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语言文学和控制科学与工程,A-学科在网络中透露出来的消息可以确定的是物理学和哲学。

山东大学学科评估结果【第四轮】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山东大学共有44门学科入选上榜,具体为:

A+类学科有:数学;

A类学科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

A-类学科有: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药学、工商管理;

兜在学(https://dzx.dzxms.com/)

B+类学科有: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B类学科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B-类学科有: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生态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C+类学科有:世界史、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C类学科有:力学;

C-类学科有:水利工程。

评估结果表格形式如下所示:

序号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学科名称
1 山东大学 A+ 数学
2 山东大学 A 马克思主义理论
3 山东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4 山东大学 A- 应用经济学
5 山东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6 山东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7 山东大学 药学
8 山东大学 工商管理
9 山东大学 B+ 哲学
10 山东大学 理论经济学
11 山东大学 法学
12 山东大学 政治学
13 山东大学 考古学
14 山东大学 中国史
15 山东大学 物理学
16 山东大学 化学
17 山东大学 生物学
18 山东大学 统计学
19 山东大学 机械工程
20 山东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21 山东大学 电气工程
22 山东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3 山东大学 土木工程
24 山东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25 山东大学 软件工程
26 山东大学 基础医学
27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28 山东大学 护理学
29 山东大学 B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0 山东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31 山东大学 口腔医学
32 山东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33 山东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4 山东大学 公共管理
35 山东大学 B- 社会学
36 山东大学 新闻传播学
37 山东大学 生态学
38 山东大学 光学工程
39 山东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40 山东大学 C+ 世界史
41 山东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42 山东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43 山东大学 C 力学
44 山东大学 C- 水利工程

注: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的整体水平评估。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山东大学简介

山东大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山东大学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大学,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官立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之日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本科招生专业9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学校有在校生近7万人,专任教师46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双聘)2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2人、长江青年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32人、青年拔尖人才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9人;国家级各类平台基地2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部委级平台5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多家直属附属医院;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赞(0)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