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红河文旅,了解更多旅游资讯。「云南旅游新方向,云上梯田,梦想红河」
●布依族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
●布依族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布依族
布依族信仰祖先和多种神灵。山、水、井、洞及生长奇特的古树无不被认为是神灵的化身。各村寨建有土地庙。一些特定的宗教仪式,要供奉神竹。各地布依族还供奉雷神、门神、灶神、龙王等等。这些反映了布依族作为农耕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布依族
红河州的布依族是在清朝嘉庆三年(1798)的贵州王阿崇(女)和韦朝元领导的布依族农民起义失败后,从贵州进入师宗、罗平之后再迁徙到红河州境内的。现大部分聚居在河口桥头乡的老董上寨、老董下寨、老汪山、坪子地、夹马石一带。
●布依族
红河境内的布依族在四、五代以前已不讲布依语言,只有在日常用语中,还保留少许布依语的词汇。男女老幼均通壮语、汉语。进入红河境内后,布依族人民大多聚族而居,依山傍水,在延续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又根据地方特点,吸收地方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种独特的生活习俗,如杆栏式的建筑,布依、壮相融相兼的服饰,独特的饮食,别具一格的婚恋、节日、丧葬习俗等。
●布依族
红河州的布依族传统服饰已有很大改变,男子衣着已和汉族一样,女子的百褶长裙早在六、七十年前就改为长裤。但无论男女,多喜蓝、白、青等色。衣料过去纯以家种棉花自纺自织,现在普遍改用市面上出售的棉布、化纤布和丝绸等。中、老年妇女仍缠蓝黑包头巾,穿无领右衽斜襟短袖外衣,再戴一对长而窄由肩至腕的绣花袖套,下穿宽管长裤,系一块绣花围腰,衣服的襟、袖及裤脚都要镶饰彩色花边,脚穿翘鼻绣花鞋。节日或宴会时,还要佩戴银耳环、项圈、发簪、手镯、戒指等饰物。3岁以下小孩喜戴缀满银器、玉石的绣花狮子帽和绣花胸兜。
●布依族
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是布依族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家庭之中,父亲是掌握生产和分配的决策者,母亲是家务主持人。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父亲的意志,妇女地位低于男子,至今仍不能参与村社祭祀。舅父在外甥家庭中享有特权,娶亲嫁女、起房盖房、分家讼诉、落房迁徙等,一定要取得舅父的同意,并分给一份“舅爷钱”。
●布依族
布依族日常生活中有如下禁忌:大年初一,不开箱柜,不扫地,不梳头,不晒晾衣服。初一到初三不动土,正月十五不动刀,菜也只能用手扭断。禁在村前村后埋坟。扫寨时禁外人入村,驱鬼时禁外人进家门,禁已出嫁的姑娘在娘家生小孩。家有产妇,在门口挂红布和篾帽拒人进家,男子不得进入妇女分娩的房屋。禁在屋内吹口哨、唱情歌。非正常死亡的人,忌以鼓声报丧。
●布依族
布依族除与汉族过相同的节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节日,如“二月二”的祭龙,献祭村寨保护神和共同的氏族祖先,还有“三月三”“六月六”等本民族的节日。
●布依族
布依族音乐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朗诵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富有柔和抒情的特点。民间乐器有二胡、唢呐、月琴、号、鼓、锣、钹、钗、木叶等。在红河州保存较好的布依族舞蹈主要是《跳大魂舞》《跳花灯舞》等。布依族民间工艺中的挑花、刺绣颇有名气,图案形象生动,色彩调和,技艺精巧,纹路样式绚丽多彩。竹编技艺细致精湛,堪称一绝,竹编产品美观大方,经久耐用。
●布依族
(根据“360百度”“中国红河网”《红河民族文化简史》等内容整理)
来源:红河州博物馆
声明
本文为转载内容,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各位小伙伴,红河文旅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帅哥美女积极来稿哦!
投稿邮箱 :
614162074@qq.com
MORE
往期精选: